喜报
日前,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公布了2023年度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表扬单位名单,共青团邹城市委继获得2023年度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表扬单位后再次获此殊荣,是济宁市唯一获得表扬的单位,全省共有十二家单位上榜。
团邹城市委坚持以“青鸟计划 乐业邹鲁”实习实践活动为抓手,积极开展实习实践服务,全力做好高校学子与家乡之间的“联络员”和“服务员”,走出了大学生接触社会、成长成才的“邹城路径”。
“124”搭梯建台,筑牢青年学子
“培养基”
“一条主线”精准布局。紧扣共青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主线,聚焦党委政府关心、人民群众关注的领域,按照“团市委+市直部门+团组织”的方式,广泛摸排市直单位、乡镇(街道)、重点企业等用人需求,2023年募集实习实践岗位1000余个。
“双平台”广泛招募。线上依托“青鸟计划”小程序、微信公众号、团干部工作群等网络平台,对“返家乡”活动进行推介;线下依靠驻外青工委、青鸟驿站、在外青年联络站“一委两站”工作平台,在高校广泛发布活动信息。2023年共收到大学生报名简历4000余份。
“四载体”精益化育人。根据服务岗位类型和大学生专业、成长需求等,推出“政务实习、企业实习、公益实践、兼职锻炼”四类载体,吸引2000余名学子参与实践锻炼。同时,积极组织大学生团队参与社会调研,协助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实践团撰写调研报告12篇。
“三强化”全面服务,厚植青鸟归邹
“家乡情”
强化机制保障,确保活动扎实开展。建立“双向选择”机制,大学生完成线上报名后,由用人单位进行面试,面试不成功的学生进行岗位调剂,提高人岗适配度。开展“双向评价”,建立双重积分表,及时了解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工作评价和学生的实习感受。
强化全程服务,夯实活动业务基础。实践前,为实践大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保险,灵活给予工作补贴。实践中,根据学生兴趣特长、意愿诉求等,实行1名团干部和1名用人单位业务能手结对1名大学生的“2+1”帮带服务。实践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客观评价,为优秀学生颁发证书、向所在高校邮寄表扬信,帮助大学生迈好进入社会的“第一步”。2023年,统一印制实践证明2000余份,评选优秀实践生150名,邮寄表扬信27封。
强化基层力量,确保活动落地见效。突出育人实效,丰富实践内容,注重将实践岗位向镇街、社区(村)一线倾斜,组织大学生开展七彩课堂、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志愿服务,有效补充基层工作力量。近年来征集岗位1400余个,基层岗位占45%,3000余名学子“乡”约一线。
巩固实践成果,扩充青年人才
“储备库”
加强校地共建。面向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13所重点高校建立“青鸟驿站”,选聘邹城籍优秀学生任站长,宣传家乡政策、收集学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