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根据上海市政府官网,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5月17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自6月1日起实施。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意见》旨在通过全力构建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一个生态系统,紧紧抓住金融科技应用、对外开放深化两大发展机遇,持续加强金融法治、行业自律、政府服务三项保障措施,着力聚焦机构、产品、市场、人才四个核心要素。力争到2025年,上海基本建成资产管理领域要素集聚度高、国际化水平强、生态体系较为完备的综合性、开放型资产管理中心,打造成为亚洲资产管理的重要枢纽,迈入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城市前列。
在内容上,《意见》围绕完善资产管理机构体系、创新资产管理产品和服务、发挥金融市场作用、提升资产管理国际化水平、加强人才引进培育、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等6个方面,提出19条举措。
其中,门类齐全的金融机构是上海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的核心主体,上海是金融机构类型最为齐全、金融创新最为活跃的城市。对此,《意见》提出要集聚和培育资产管理机构,并特别提出要提升专业机构服务能力与强化资产管理机构合规经营。
有关负责人指出,要重点吸引一批银行理财、保险资管、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及其子公司等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率先在上海独资、合资设立各类资产管理机构。推动私募证券、私募股权基金发展,探索设立支持中小资产管理机构发展的种子基金,支持设立股权转让受让基金。支持基金管理公司等资产管理机构挂牌上市。在专业机构服务能力上,要研究设立专业托管机构。鼓励行业自律组织研究建立服务质量评价机制。此外,要强化资产管理机构合规经营,推动资产管理机构增强以投资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健全内部控制和问责机制,加强投资者教育。
《意见》还提出,要把上海打造成为产品和服务“创新地”,其中包括四点:提升资产管理产品创新力度、拓展资产管理服务模式和领域、加大绿色领域投资力度、深化资产管理行业数字化应用。
有关负责人指出,在产品创新上,要出台专项政策支持REITs试点。丰富商品类基金产品。推出张江指数相关ETF产品。加强管理人中管理人(MOM)、基金中基金(FOF)等产品研发。在绿色领域投资上,要扩大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推动绿色信贷资产、节能减排项目应收账款证券化。发展绿色股票指数、绿色债券指数和相关投资产品,开展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等业务。研发ESG、碳金融、气候投融资相关产品。在深化数字化应用上,鼓励资产管理机构加大下一代信息通讯等数字技术运用,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和参与相关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推动金融科技公司依法合规为资产管理机构提供销售渠道、投研交易、合规风控、客户服务等领域的服务。
此外,提升资产管理国际化水平上,《意见》提出要推动开放创新率先试点、深化QFLP和QDLP试点、推动重点领域更高水平开放。
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上海自身特点,《意见》对国际知名资产管理中心城市成熟经验予以吸纳借鉴,充分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市场完备、金融机构集聚、国际化程度高、财富基础雄厚、营商环境优良等优势,提出推动开放创新率先试点和重点领域更高水平开放。
在推动开放创新率先试点方面:设立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依规推动社保基金等境内外长期资金入市。支持在沪外资银行申请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格、银行间债券市场主承销商资格。探索建立居民跨境理财通道。
在推动重点领域更高水平开放方面:支持资产管理机构开展离岸证券投资、离岸基金管理等业务创新,探索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在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探索资产管理机构跨境资金管理有效途径,研究与更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离岸金融体系。探索资产管理机构金融数据跨境流动的安全评估和分类管理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资产管理机构因集团化管理需要向境外报送有关数据,畅通资产管理机构向境外获取和提供金融信息的渠道。
有关负责人还表示,上海在国内率先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为进一步便利资金跨境投资,要深化QFLP和QDLP试点。
具体措施包括:要推动参与QFLP试点的外资机构管理境内人民币基金,鼓励符合条件的内资机构参与QFLP试点;推进QFLP试点机构开展境内非上市公司股权、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和夹层基金、特殊资产、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等投资。在深化QDLP试点上,要支持境外知名资产管理机构和符合条件的境内机构申请QDLP试点资质;支持QDLP试点机构投资境外私募基金和非上市企业股权及债权、证券市场、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等领域;探索推动外资资产管理机构用一个主体开展QDLP、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WFOE PFM)等业务;鼓励试点机构在本市设立全球或区域管理中心,开展跨境双向投资管理。
附1:《若干意见》答记者问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精神,落实“三大任务”“四大功能”要求,提升上海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辐射力和影响力,2023年5月1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有关负责人就《若干意见》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若干意见》出台背景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和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明确提出上海要提高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指出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机构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发展跨境贸易结算和海外融资服务,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这些要求都与资产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八部委发布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首次提出上海要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今年发布的《上海国民经济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资产管理中心的任务目标。
这些战略方向和目标,对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为做好文件制定工作,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国家在沪金融管理部门、市相关部门和有关重点区多次研讨,并广泛听取市场主体意见,制定出台《若干意见》。这是我国首个由省级政府层面出台的,系统性支持银行理财、信托、证券、基金、保险、私募、期货等大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文件。大力发展资产管理行业,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资产管理中心,有助于满足居民财富保值增值需求,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有利于促进直接投资转化,提高资金供给效率,推动金融更好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集聚全球资管要素,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影响力和开放水平,增强上海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二、《若干意见》有哪些总体考虑?哪些特点?
在文件制定过程中,我们结合上海资产管理行业底蕴深厚、机构体系门类齐全、国际化特征显著的实际情况,围绕完善资产管理机构体系、创新资产管理产品和服务、发挥金融市场作用、提升资产管理国际化水平、加强人才引进培育、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等6个方面,提出19条举措。《若干意见》制定中坚持“四个结合”。一是注重构建资产管理生态系统,坚持统筹规划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既注重通盘谋划上海资产管理行业生态系统建设,推动市场创新、行业自律、金融监管、政府服务形成合力;又聚焦资产管理机构引入、产品创新、金融科技等关键领域重点推进。二是注重借鉴国内外经验,坚持对标国际和发挥特色相结合。既注重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博采众长;又注重发挥上海特点,进一步提升资产管理国际化水平,增强金融市场全球服务能级。三是注重发挥金融中心优势,坚持夯实基础与塑造品牌相结合。既注重促进资产管理与金融市场的有效结合,加强机构培育和行业规范、自律、法治、信用等建设;又注重多渠道宣传推介,提升上海资产管理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打造资产管理发展靓丽名片。四是注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坚持服务保障和市场引领相结合。既注重发挥监管协调的推进作用,通过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上海市)促进信息和政策互通互联,优化政府服务;又鼓励在沪资产管理机构以市场化方式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三、《若干意见》提出了哪些具体目标?
截至2023年末,上海拥有持牌金融机构1674家(其中外资占1/3),金融市场年交易额超过2270万亿元。上海在国内率先设立了金融法院,成立金融仲裁院、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金融纠纷调解中心等,成为国内金融发展环境最佳的地区之一。今年3月17日,英国智库Z/YEN集团发布第29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中,上海蝉联全球三强。
《若干意见》以此为基础,提出实现“四个地”的具体目标,吸引培育十余家国内外行业领先、百余家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资产管理机构,集聚一批专业化、国际化、创新型资产管理人才,成为机构和人才“集聚地”。构建市场与监管良性互动、资产管理与金融科技有机结合的创新机制,成为门类齐全、领域丰富、专业规范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地”。提高金融市场和资产管理行业开放水平,打造跨境金融资源配置的中心节点,成为市场和资金“交汇地”。推动市场主体、行业自律、金融监管、政府服务等形成合力,共同加强投资者教育和权益保护,成为环境和服务“新高地”。
四、如何用一句话概括《若干意见》的核心内容?
《若干意见》旨在通过全力构建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一个生态系统,紧紧抓住金融科技应用、对外开放深化两大发展机遇,持续加强金融法治、行业自律、政府服务三项保障措施,着力聚焦机构、产品、市场、人才四个核心要素。力争到2025年,把上海打造成为资产管理领域要素集聚度高、国际化水平强、生态体系较为完备的综合性、开放型资产管理中心,打造成为亚洲资产管理的重要枢纽,迈入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城市前列。
五、各类机构在资产管理中心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若干意见》在丰富资产管理机构体系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门类齐全的金融机构是上海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的核心主体,上海已经成为各类金融机构的重要承载地和创新策源地,是金融机构类型最为齐全、金融创新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上海保险资管规模、公募基金规模占全国比重均超过30%。为进一步完善多元化机构体系,《若干意见》提出,一是集聚和培育资产管理机构。重点吸引一批银行理财、保险资管、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及其子公司等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率先在上海独资、合资设立各类资产管理机构。推动私募证券、私募股权基金发展,探索设立支持中小资产管理机构发展的种子基金,支持设立股权转让受让基金。支持基金管理公司等资产管理机构挂牌上市。二是提升专业机构服务能力。研究设立专业托管机构。鼓励行业自律组织研究建立服务质量评价机制。三是强化资产管理机构合规经营。推动资产管理机构增强以投资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健全内部控制和问责机制,加强投资者教育。
六、《若干意见》提出把上海打造成为产品和服务“创新地”,具体有哪些重点举措?
丰富多样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是推进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为满足投资者多样化需求,《若干意见》提出,一是提升资产管理产品创新力度。出台专项政策支持REITs试点。丰富商品类基金产品。推出张江指数相关ETF产品。加强管理人中管理人(MOM)、基金中基金(FOF)等产品研发。支持资产管理机构申报上海金融创新奖。二是拓展资产管理服务模式和领域。支持银行、基金、证券等申请投资顾问资格。支持商业银行、银行理财子公司和保险机构与在沪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合作。支持资产管理机构参与基本养老基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管理。鼓励资产管理机构为公益慈善基金会提供投资服务。三是加强绿色领域投资力度。扩大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推动绿色信贷资产、节能减排项目应收账款证券化。发展绿色股票指数、绿色债券指数和相关投资产品,开展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等业务。研发ESG、碳金融、气候投融资相关产品。四是深化资产管理行业数字化应用。鼓励资产管理机构加大下一代信息通讯等数字技术运用,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和参与相关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推动金融科技公司依法合规为资产管理机构提供销售渠道、投研交易、合规风控、客户服务等领域的服务。
七、金融市场是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基础,《若干意见》在支持金融市场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工作?
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是上海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的坚实基础,上海已经成为国际上金融市场体系最为完备的城市之一,聚集了股票、债券、货币、外汇、黄金、期货、票据、保险等各类金融要素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筹资额位居全球第二,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规模全球第二,上海黄金交易所场内现货黄金交易量全球第一,上海期货交易所多个期货品种交易量居全球第一。为进一步增强金融市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若干意见》提出,一是提升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功能。支持外汇、证券、商品期货、金融期货、黄金、票据、信托等相关金融市场加快创新,为资产管理行业提供多元化交易服务和风险对冲工具。二是畅通资产管理投资渠道。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