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年正式开始备考的中级会计,前后用了5个月的时间,因为当时公司正在统计有会计的人员,说是能给补发奖金,为了一个4、5百的奖金我当然要全力以赴。
备考之前我先询问了身边通过中级的小伙伴,也在知乎上找了很多关于中级会计考试的相关只是,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一共三门学科:《中级会计实务》(基础核心学科,章节最多,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多也比较难)、《财务管理》(内容抽象、公式+计算、非常需要理解)、《经济法》(内容杂、多、细,需要记忆)。
通过了解三个科目的总学习时间量,得出结论:基本上要通过考试得保证在190小时左右学习时间。190小时÷60天≈3.2小时/天,保险起见,我每天要求自己至少要学习4小时才能保证总学习时间量。
需要给大家特别说一下的是,一般每年中级会计是考试是9月初,所以备考中级会计的小伙伴们,一定要注意时间安排,最好提前备考,短时间备考的确比较辛苦。
一、课程资料选择(1)选择过程
这个阶段可以说是脑瓜子疼,我花了十多天才把所有的资料找齐。
我现实询问了周围备考通过中级会计的小伙伴,也在知乎上看了各路大神的经验分享。基本分为了两个派别,一种是看老师的讲课风格进行选择,如实务:刘忠、杨波、张志凤,财管:刘艳霞、阿福,王驰恒,经济法:黄洁洵、张露莎......;一种的推荐机构,有推荐中华书课包的、有推荐东奥畅听无忧班的、有推荐南文文核心800题......。
实在不知道如何选择,如果你是土豪的话,可以把他们推荐的老师或者课程都买来学习一下做对比,总能找到一门适合自己的课或者老师。但这个是后话了,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自己的精力不足。
然后我进入对比,从课程时长、机构口碑、自己试听等等各个方面进行对比,初步锁定了东奥、斯尔、南文文核心800题,其他课程经过我的对比分析后,都直接放弃了,总体感觉如下:
(二)课程对比
①东奥优点:老牌机构,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奠定了其经济类行业的龙头大佬,综合实力自然是最强的,轻一到轻四的教材也比较权威,老师讲课有深度,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同学,专业性完全不用质疑;
缺点:课程偏长,基础知识跟解题版块衔接不是很好,讲课太深不太适合零基础学习,学习的时候贼容易学偏,长篇大论的抓不到内容重点。对于东奥来说还有一个不好的点就是基本上是你能出多少钱就能享受对应的服务。(上万那种考前特训我向来是想都不敢想)。
②斯尔
优点:斯尔强在直播上。题库跟干货资料是这几家里面最全最详细的,是模考还是斯尔99记都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毕竟刘忠老师可以说是火遍网络,也比较受学生喜欢。
缺点:课程考点太过于松散。繁琐的语言,斯尔的老师风格一贯如此加上直播的形式就是难以删减废话部分,最后呈现出来的基础班就是课程太长了,备考时间短的同学很难学完,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听吹牛,都没有听到点子上。
③南文文核心800题
优点:价格实惠,课程通俗易懂,精简紧凑基本没有什么废话,和基础课程不同的是南文文更加注重考试必考点的讲解和实战不同题型做题方法的讲解,老师都是直接结合不同题型的例题,把涉及到的重要知识点和相应的做题方法详细的讲解清楚,这样一遍课程跟着下来,同时就能把考试必考点和实战做题都能学会,课下结合着真题巩固一下,模考成绩稳稳的在70+。
缺点:课程比较短,对基础知识点的深入程度不如东奥、斯尔等,而且没有配套的资料和题库,需要自己单独去匹配,而且PPT的颜色有些单调,更加适合做备考中级的强化班使用。
对比下来,由于我是零基础,备考时间还比较长,且属于自学能力比较差+懒癌缠身的人,需要精简的课程同时需要对基础有所全面了解,但资金还算充足,所以最终决定选择东奥的基础班和南文文核心800题。幸运的是最终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
备注:很多同学选课时,不结合自身实际,别人怎么选,自己怎么选,这个课看看,那个课瞧瞧,最终一无所获!
(三)资料方面
①资料:轻1+东奥基础班+南文文核心800题+轻四+近五年真题+考前狂背30页纸
②APP:亦申APP(刷题),云考点APP(模考的)。
③采购平台:万能的TAOBAO
纸质资料方面因为大部分都是东奥机构免费配送的,不用白不用,不需要去另花钱,挺好。
备注:资料什么都想要,结果买来堆灰尘,要知道资料的意义在于使用,而从不是拥有。贪多嚼不烂。
二、时间安排阶段一:打捞知识基础(4月6号—7月3号)
初中级会计考试,考察内容主要都是基础知识,所以一定要把基础知识打牢。
第一步、跟着东奥基础班学习,同时配合教材快速学习一遍,这一遍不要妄图全部理解,掌握整个中级考试知识框架即可,说不定听了后面的课,前面不懂得就理解了;也不要想全部记住,这是不可能的,重点在于知道涵盖了哪些知识点,建立知识体系,同时对于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在教材上做好标注。
第二步、翻开自己做的笔记,对着自己不懂得知识点,回过头来针对性的把不懂知识点各个击破,确保课程和教材中讲到的知识点全部理解。此时我们虽然已经全部理解,但是根本没有记住,可能过两天就忘记了,如果不加强记忆,那最终结果就是“听课一时爽,做题两眼黑”的结局。
第三步、反复记忆很关键,会计考试看似理科考试,但其实很多知识点都需要记忆,所以我会每天晚上睡前话20分钟对当天学习内容进行快速回顾,主要采取对照轻1对应章节,进行自我冥想,看到目录会议对应知识点,如果回想不起来的就翻阅书籍或者回看对应课程,每周抽2-3小时回顾本周学习内容,每月抽半天回顾当月学习内容(方法相同)。这一步难在坚持,一旦坚持下来,效果就会出乎意料。
其次一定要动手答题。
APP题库+历年真题:大家一定要记住了。做题才是关键,一是用APP题库刷题,此时一定要按照章刷题,每学完一章课程,对应题目必须刷完,通过刷题把自己在课程中学习的重要知识点记解题方法掌握,打牢知识基础;二是历年真题,这里要特别强调,真题千万不能当做一般练习题来刷,要让自己完全按照考试场景,严格把控时间做题,里面设置的“陷阱”要识别好,每年基本都差不多就那几个陷阱,自己总结出来就好。
阶段二:重难点知识突破(7月3日-8月25日)
到这个阶段,我是直接刷南文文核心800题。我的目标很明确,不追求高分,目标仅是达到60分,所以我的主要任务是把重要核心考试知识掌握。时间已经不允许我再重头开始学习,必须要稳稳地抓注重点。如果备考比较早的同学,可以再看看前面的课程。
①《中级会计实务》
确实难,是那种一章难完又一章难的难。需要花很多时间理解,更需要在理解后及时记录想法、形成框架。做题的时候可能会崩溃,但请相信正确率会因反思和强化巩固后逐渐提高的。
考查重要章节为长期股权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金融资产、收入、所得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以及财务报告,这些章节的考查占比为75%左右。
②《财务管理》
内容很抽象,不容易被理解。公式难理解,计算量大。这个课程不多只有十章,包含了财务管理的全部流程。这科有人说难,有人说简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毕竟每个人的理解和记忆不一样,自己总结不出经验的话,子蚁蓝宝课口诀记忆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真搞不定这门科目的话,把每章的公式抄下来,背下来,60分基本到手。不求高分,60万岁。有的人既不才华横溢,告诉了方法又不花时间背,考不过嘴一张一合又来网上吐槽会计行业苦逼,真的是够够的了......
③《经济法》
说简单也简单,但前提是脚踏实地地一步步理解、记忆、练习。具体来说,一轮看书时不能光顾着看热闹,而要把握细枝末节,结合知识体系关联理解是我想推荐给大家的学习窍门;
考查的重要章节为公司法律制度;金融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增值税法律制度;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考查占比为70%
阶段三:考前进阶冲刺(8月26日-9月3日)
现在已经接近备考尾声,时间有限,再全面复习基本不可能,所以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一是重视临考押题(轻4)
一般在考前10天左右出来,很多机构都会有,要说押中原题是不可能的,其意义关键在于对当年变化知识点的掌握,一般临考押题都会把当年变化的知识点作为重点考点出题(谁让变化点最喜欢考呢?机构也想出名说自己押中嘛),所以临考押题千万不能少。
二是背诵《考前狂背15页纸》
这个是网上就有买的,而且必须要背诵,我去年考的时候,很多的题目和知识点,都是狂背15页上面的,甚至还出现了2个原题,也是逆天了,心里美滋滋。所以大家一定要记得背诵。
三是全真模拟自测
全真模拟自测非常重要,切记切记切记!!!这个阶段帮自己提升3-5分甚至10分都是非常有可能的,成绩在及格线边缘的小伙伴,很有可能通过这个阶段实现逆天改命。
全真模拟关键在于“真”,所以在自测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真正考试来,必须用机考系统(某宝可买,也可以下载一些app免费测)按照实际考试,进行自测,一方面熟悉考试系统操作,便于提前熟悉一些计算公示的输入(比如中级综合题),为自己在考场上节约时间,避免出状况;
另一方面,真题在自测之后,一定要认真研究答案,确保搞清楚每一个选项为什么对?为什么错?搞清楚计算分析题、简答题、综合题答题存在什么问题,及时查缺补漏,修正提升自己。
备注:复习备考无规划,全凭心情,想到哪里学到哪里,最终导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写在最后:虽无岁月可回头,唯愿未来可期许。愿所有付出终有汇报,愿所有梦想终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