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什么是年度汇算;
②什么情况下可以拿到退税;
③是有哪些专项税扣除标准;
④是具体的填报流程;
⑤是个税申报如何省税。
小小将按照这五个要点逐一讲解,如果你觉得哪一项自己清楚的话,可以直接跳到下一项。
什么是个税的年度汇算
从2023年开始,个人有四类收入,开始按年来合并计税。
也就是,看你一年一共赚了多少、汇总一下,再按相应税率来扣税。
话虽这么说,但实际操作上是 预先缴纳的。
也就是国家按月,或者按次把钱收上去,等一年结束了,再专门安排一段时间来查缺补漏。看看有没有多收、少收。
如果多收了,是国家欠你钱,你可以 申请退税。
如果少收了,你欠国家钱,就分两种情况了~
①一种是你欠的不多 (不超过400块);
或者你一年收入不超过12万。
国家就懒得再催收了,你自己留着哈。
②另一种是, 应补税款 ≥ 400块,那在6月底之前,就要乖乖的补给国家。 不然可能要找你麻烦。
这段 查缺补漏、退税补税,集中在每年 3月-6月底办理。 这就是年度汇算。
什么情况下可以拿到退税
通常需要申请退税补税的,主要有这下面几种情况:
第一类是:2023年全年综合收入不足6万元,但是平时缴过个人所得税的。
第二类是:2023年换过工作,或者是失业过一段时间,或有一些额外的大额收入,这些会对计算个税造成较大的误差。
举几个例子吧。
①比如说,你去年上半年工资特别高,交了很高的税;
结果下半年急转直下,收入下降很多,或者失业了。
这种情况,国家就很有可能要 给你退一大笔税。
反之呢,前半年收入很低,后面换单位加薪坐了火箭。就很有可能 让你补税。
②再比如说,你是个斜杠青年。平时除了上班,还给人打打工、画画漫画写写文章,赚稿酬、劳务报酬...收入有多项来源。
那最后一汇总核算,实际要缴的税,和预先缴的税很可能有差距。需要 多退少补。
③是2023年有符合享受条件的 专项附加扣除,但2023年没进行抵扣的。
关于专项附加扣除我接下来会详细的讲解一下。
有哪些专项扣除标准
因为专项扣除的存在,使个税申报有了很大的可操作空间。
也就是在国家规定的每人每月5000元的免税工资收入基础上,你还可以通过 申报专项扣除,让自己的 免税额进一步提高,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省税了。
先明确一下扣除范围,专项扣除一共包括6项:
1·住房贷款利息
2·住房租金
3·大病医疗
4·子女教育
5·继续教育
6·赡养老人
接着看看扣除标准。
扣除项一:房贷利息
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按每月1000元定额扣除,只要你需要还首套贷款利息,每个月就可以抵扣1000元。
千万注意,这个1000元不是少交1000元税,而是 应纳税金额少了1000元,后面的专项抵扣都是这个意思。
你可能会说,房贷动辄几千上万,每个月1000元太少了吧,但是把时间拉长,还款时长动辄20年往上的,不就可以多抵扣点了吗?
但是,扣除时间也是有规定的, 最长不能超过240个月,也就是20年。
那如果夫妻各买一套房,是不是就可以每月抵扣2000元了呢?
对不起,也不行,夫妻各买一套,一共也只能抵扣1000元,你们能选择的,就是这钱是由丈夫抵扣,还是老婆抵扣,或者各抵扣500。
扣除项二:房租
房租抵扣额的高低是根据城市来定的,扣除标准为1500每月的有省会、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
省会大家都知道。直辖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计划单列市包括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
如果你是在这些城市租房,房租高,抵扣额也高。
那如果在其他城市呢?
其他城市还分两档,直接按市区户籍人口来分。
人口超过100万,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少于100万,就只有800元抵扣额了。
当然,租金抵扣也不是想抵就能抵。
一个家庭内部,丈夫和妻子默认共租一套房,只能其中一人抵扣,或者各抵扣一半。
还有, 如果你已经享受了房贷利息扣除,同一年内,就无法同时享受房租扣除,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那到底是选鱼还是选熊掌呢?
哪个抵扣多选哪个呗~
租金能抵扣1500元或者1100元,当然优先选租金抵扣了,如果只能抵扣800元,还是选择贷款利息抵扣吧。
扣除项三:大病医疗
大病医疗的抵扣额比较高,相应的限制条件也多,不然阿猫阿狗都去报了,那国家不是亏大发了吗?
1.额度限制:只有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才能报销。
比如35岁的小李骨折了,个人负担了20000元,他只能抵扣5000元,而且这个抵扣额是有上限的,最多只能扣除80000元。
2.时间限制:如果小李负担的20000元,是去年10000,今年10000,那就很悲剧了,一分钱也不能抵扣,只有一年内超过15000元的部分才能抵扣。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现在是2023年,我们汇算清缴的是2023年个税,但你能拿来扣除的,实际上是2023年已经发生的医疗费用。
3.用药限制:如果小李不是去正规医院看病,而是去找了某个江湖郎中,给他开了个神秘药方,花费10万,这个也是不能抵扣的,抵扣范围仅限于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
4.使用人也有限制:小李当然可以自己抵扣,他老婆也可以抵扣,但是他父母就不能抵扣这个医药费。
未成年子女的医药费,可以由父母扣除,但成年子女的医药费,不能由父母扣除,此外,父母的医药费,也不能由子女扣除。
背后的底层逻辑是:子女成年后,就和父母是两个家庭了。
扣除项四:子女教育
子女教育相对比较简单,从小孩满3岁开始,一直到结束全日制教育,夫妻其中一方可以每月抵扣1000元。
不管孩子是上民办还是公办,不管是在境内还是境外上学,都可以扣除。
并且多一个小孩,就多1000元抵扣额度,国家用这个法子鼓励大家多生小孩,也算聊胜于无吧……
扣除项五: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就是全日制学校教育结束之后,在社会上接受的再教育。
假如林小小明年想要读个在职研究生,这个属于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可以按照每月400元抵扣,但是扣除时间不超过48个月。
另外,和工作无关的继续教育,学费不能抵扣。
考驾照的学费也是不能抵扣的,但是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并且获取相关证书,是可以抵扣的。
扣除项六:赡养老人
赡养60岁以上父母可以抵扣2000元——独生子女自己抵,有兄弟姐妹的话就商量好抵扣比例。
子女均已去世,年满60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也是符合这一项抵扣的。
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大家,那就是相关的证书和凭据,比如考试证书、留学签证、医药费收据、贷款合同等都需要好好保存。
建议大家保留五年备查。
有网友总结过个税抵扣细则的精华:抓紧结婚,赶快生娃,送去上学,房子有一套就够了,孝敬父母,多去学习。
虽然上面说了有6项,但是同一个人一般只能填报4项扣除:
1、住房贷款利息或租金,二选一;
2、子女教育;
3、继续教育;
4、赡养老人。
个税申报流程
两个选择~
一个是问你公司的财务or人事,如果他们能统一帮你办了。
挺好,省事~
另一个选择是,咱们自己来查缺补漏。
也非常简单,最快几分钟就搞好了
(1)首先,下载个人所得税APP
注意别下载错了,一定要是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
升级到最新版本,注册、登录、填写实名信息。
(2)然后点击首页的“我要办税”
进入到下面这个页面后,如果你从来没申报过“专项附加扣除”或者需要补充:
那先点击下图里的 图标1
填好之后,再点击 图标2
(如果不会填,可以问你公司人事or财务,或在工作时间,打12366咨询)
点击 图标2之后,会出现下面这张图,还是按1、2来点击。
(3)接下来就进入到申报页面了。
这个页面上,会有你2023年交过的所有个税记录。
你一笔笔的对下账,主要看看:
自己的收入有没有什么问题,有没有给你多算或漏算了~
该税前扣除的钱,有没有扣掉?
该交的税,是多算了还是少算了?
工资薪金所得里的年终奖,是选单独计税好,还是并入综合所得计税好?
不同的人情况不同,收入较高的话,年终奖单独计税,交钱更少
有不太明白或者算错了的地方,都可以问人事or财务,或打12366咨询。
(4)当这些都检查过了没问题,可以点击“下一步”
就能看到拿多少退税,或者应该补交多少钱了。
最后按要求绑定银行卡,申请即可。
前面说了,有些人退税之后,拿回了好几百、好几千元。
还是非常快乐的。
5.
个税申报如何省税
要省税,首先要做的就是合理利用专项扣除,大家可以在填个税申报的时候多试几次,看看怎样申报税最少。
还有两个小技巧可以帮我们少交点税。
1.“个人所得税”APP把个人收入分成4部分, 工薪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但除了工薪所得,其他几部分不一定系统会自动计入, 需要你手动点击右上角的“新增”,再让系统导入进去,如果不一个个都导入进去(也可以点击左下方“全选”,一键导入),结果很可能就会让白花花的银子从你眼皮子底下溜走!
稿费和特许权所得很多人可能没有,但劳务收入不少人还是有的。
很多大学生出去打工,赚的钱都算劳务所得。
你私底下打个零工,干份兼职,接个私活,做个微商,可能你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但不见得国家真不知道,税可能早就给扣了,如果这回能退,千万别和国家客气!
2.工薪收入部分,有一个特殊选项,你可以选择把年终奖单独拿出来报税,也可以和其他工薪收入合并在一起报税。
原则上,收入高的,单独报税更划算,收入低的,合并报税更划算。
具体怎样更划算,你可以直接在APP里试算,两种计算方法都试试,哪一种算下来退税多或补税少,就选哪一种。
林小小还要强调的是,
如果你的补税金额超过400元,就得主动申报并完成补缴,不能假装自己是个漏网小鱼,不知者无罪。
不然以后被查到, 可就会被扣上漏税的帽子,还要额外缴纳滞纳金和罚款。
如果你是需要补税的,没有在2023年6月30日前完成补缴税款,将面临每日万分之五的加收滞纳金,和在蚂蚁借呗借钱的利息差不多。
退税申请一旦确认通过,一般 1-2个月内,钱就会自动打到你在APP里填写的个人银行账户上。
如果要补税的话,则务必要在 2023年6月30日前完成补缴税款。
好了,上面这些都清楚的话,你估计比全国99%的人都更懂个税了。
如果还没申报的话,赶紧去确认你的个税申报吧!
最后,看完别忘了随手 点赞转发,你身边肯定还有很多亲友不知道这件事。
一旦错过,就会少拿不少钱,国家多收税,自然哈哈笑,吃亏的还是我们自己哦~
参考资料:
[1]今天起,全民捡钱,看看你能拿多少!-力哥理财
[2]有人拿回了,好几千块钱-越女事务所
你如果想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