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2023年低温奶行业之光明乳业研究报告 海外优质奶源资产引致业绩波动 伊利和蒙牛资产

2023年低温奶行业之光明乳业研究报告 海外优质奶源资产引致业绩波动

1.光明乳业:昔日乳业龙头,今日区域寡头

在上世纪,光明凭借着送奶入户服务和长三角地区较其他地区更高的消费 能力,成为全国乳制品市场的领军者。2002 年,光明乳业的营收超过 50 亿 人民币,远超当年的伊利,而蒙牛营收更是未及光明一半。在这光环下,光 明在上交所成功挂牌,成为中国乳业第一股。

一直以来,光明的液态奶产品都以低温巴氏奶为主。建国之初,光明的低温 巴氏奶独占上海市场,产品满足了几代上海人的饮奶需求。随着冷链的发展, 光明又逐渐将业务延展至江浙地区。 然而,1997 年伊利将常温奶产品带到了中国,挑战也随之而来。常温奶更 长的保质期大幅扩大了运输半径、减小了运输成本。凭借常温奶的这一优势, 伊利与蒙牛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并将渠道拓展至全国。

光明则一直坚持聚焦低温巴氏奶品类,也使其市场规模扩张速度大幅落后 于对手。伊利与蒙牛分别于 2003 年和 2004 年反超光明的收入规模,建立 起如今双巨头的市场格局,而光明只能长期居于行业第三的位置。

随着常温奶逐渐占据中国乳制品市场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光明乳业与伊 利和蒙牛的差距也不断扩大,2023 年,光明乳业的中国乳制品和液态奶市 场份额为分别为 4.1%和 4.9%,远低于伊利与蒙牛。

尽管过去 20 年里,光明的发展速度远慢于伊利与蒙牛,但作为低温白奶的 龙头,光明在上海以及长三角地区具有难以撼动的地位与市场份额。我们估 算,2023 年光明在上海的市场份额高达 28%。 除了高品质和有创新力的产品外,我们认为光明在长三角地区绝对的统治 地位,离不开其成熟的送奶入户体系。上世纪末,为了保证低温奶的新鲜度 和安全性,光明在长三角地区打造了健全的入户渠道(包括奶站),并由送 奶工每日将新鲜的低温牛奶产品送到客户家中。

2011 年,公司推出“随心订”服务,对送奶入户服务进行更加人性化的服 务提升。一改以往的订购流程,提供“随心订、随地付、随意选、随心换” 的便利服务,也是光明低温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按 2023 年公司数据,“随 心订”贡献了约 8%的收入。 过去 30 多年里,光明高质量的产品、完善的服务以及良好的口碑,都帮助 公司在华东地区(尤其是上海)建立起稳定的市场与粘性极高的客群,与此 同时,也在当地也培养了消费者购买和饮用低温奶的习惯。这帮助公司在华 东地区构筑了强大的护城河。过去 5 年里,光明在上海的增速持续优于其在 上海以外地区的增速。 归功于稳定的基本盘市场,在疫情期间,光明的主营业务(不包括新莱特) 依然能够维持稳定的收入与净利润水平。

2.低温奶龙头的扩张之路道阻且长

尽管光明整体的收入规模与伊利蒙牛存在较大差距,但在低温巴氏奶领域, 光明依然是全国市场的龙头,市占率长期维持在 13%左右。另外,作为光明 长期聚焦的品类,我们估计,2023 年,低温巴氏奶对光明乳业的收入贡献 达 25%左右。

近几年间,随着消费者的消费升级以及健康意识的提升,低温巴氏奶的市场 规模稳步增长,在整体白奶市场中的占比也持续提升。

作为中国低温乳制品龙头企业,我们认为,光明有望借助其丰富的低温产品 矩阵以及较高的品牌力,从而受益于低温巴氏奶市场需求持续提升的大趋 势。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过去 20 年里,光明乳业聚焦低温巴氏奶,也阻碍了其 全国化道路。这主要是因为巴氏杀菌技术没有完全将白奶中的细菌灭活,因 而低温奶必须在低温环境下生产、运输及销售,且保质期远短于常温奶(通 常在 7-10 天左右)。这就大幅限制了低温奶的销售与生产之间的距离。

受制于生产运输距离和冷链运输的成本等,目前主要低温奶企业尚无法成 为全国性企业,势力范围仅局限于特定区域(比如:光明集中在上海周边区 域、三元在北京周边区域等)。在我们看来,未来,光明的低温产品如果要 持续向全国区域扩张,进一步配备以下两点至关重要:(1) 更发达的冷链物流; (2) 更全国化的奶源布局。

更发达的冷链物流

受益于中国政府颁布一系列鼓励政策,在过去十几年里,中国的冷链运输仓 储能力已有了长足发展。但相比发达国家,中国总体冷链物流水平目前有待 发展。截至 2018 年,中国人均冷库仓储容积仅 0.13 立方米,较发达国家仍 有很大的差距。 另一方面,中国冷链仓储资源分布不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