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月薪1万到手只剩7千,税后工资到底怎么算? 三千的工资要交多少税

月薪1万到手只剩7千,税后工资到底怎么算?

金九银十,又到了大家频繁跳槽的季节。

入职的第一个月干劲儿十足,996、大小周统统吃得消,工资一发整个人干劲儿彻底没了。

说好的月薪1万,到手怎么只有7千多点儿?!

我们就来一起算算少了的2千多块到底去哪了。

一、了解一下税前工资和税后工资

税前工资包含了基本工资、奖金、补贴津贴、加班工资这些加起来,在没有扣除五险一金和个人所得税之前就是税前工资,也叫应发工资。

税后工资是税前工资扣除个税、五险一金的个人缴纳部分后实际到手的钱,也叫实发工资。

这两个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口径不同,就像建筑面积和套内面积一样。同样是1万,税后1万肯定比税前1万多很多。

二、五险一金怎么扣?

工资确定了,发工资前是需要先扣除五险一金的,要怎么扣呢?

简单点说扣除的金额=缴费基数*缴费比例。

缴费基数为新员工的全额月工资;缴费比例稍微有点复杂,不同地区不同险种的缴费比例有所不同。

以北京为例,月工资1万,个人部分缴纳的金额为:

总缴费金额超过20%,心塞!

先别哭,给你看看公司缴纳比例,你就平衡了。

你交了20%+公司却要翻倍到40%+。

虽然跟你谈的是10000的工资,实际承担的成本却是14000,老板们也不容易啊~

并且职工社保是国家法律规定必须缴纳的,否则的话估计没几个老板愿意缴……

三、个税怎么算?

扣过五险一金之后还需要缴纳个税。

1.哪些收入需要缴纳个税?

我们的各种不用收入都是要交税的,个人这块涉及比较多的就是第一类:综合所得,其中最常见的是工资薪金所得。

2.和个税相关的知识点

要想搞清工资薪金是如何计税的,我们得先知道一些概念:

免征额:在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简单说就是这部分钱不收税。目前工资、薪金的免征额是5000元,低于5000元的部分不交税,超过5000才需要交税。

专项扣除:五险一金里个人缴纳的部分。

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指出。

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各个地区略有差异,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应纳税所得额:就是工资中需要缴税的那部分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月工资-免征额-专项扣除费用-专项附加扣除费用-其他依法需扣除的项目。

目前个税用全年累计扣税的情况下,公式就变成了累计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减除费用(免征额*月数)-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其他依法需扣除的项目。

税率:个人所得税税额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比例,简单说就是按什么比例缴税?

速算扣除数:我们国家是用超额累进税率来计算个税,就像台阶上的每一档收入对应一个税率,不是上了一阶台阶全部收入税率都跟着增加了。

举个例子:应纳税所得额是10万,不超过3.6万的部分按照3%缴税;3.6万-10万的部分按照10%缴税,以此类推。

为了方便计算,数学家就发明了“速算扣除数”。

我们只需要找应纳税所得乘以税率,相乘之后再减去速算扣除税,就是应交税款了。

有没有发现应纳税所得额是“全年”而不是“每月”?

没错,这是另外一个知识点:全年累计扣税。

工资的个税是按年计算的,每月缴的税其实是预扣预缴的,次年再根据当地税务的通知办理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3.具体计算方法

个人当月预扣预缴税额=个人累计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已预缴预扣税额

1万的工资,假设没有专项附加扣除和其他需扣除的项目,需要缴纳的个税是:

应纳税所得额=10000-5000-2253=2747

对应的税率是3%,速算扣除数是0.

应预扣预缴的税额=2747*3%-0=82.41.

回到前边讲的税后工资那里,到手的工资=税前工资-五险一金个人部分-个税=10000-2253-82.41=7664.59

1万的工资到手7000多,虽然听起来不太合理,但是相当的合法~

工资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算出来的,如果还有问题,可以留言讨论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