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下午1点多,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主任陆舜教授一路小跑下楼,“抄近路”穿过几条走廊,来到门诊4楼的诊室。候诊区空间不大,早已等候着一大批病人家属。在一些患者心中,陆舜就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4月中旬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尽管在国际上,乳腺癌已取代肺癌成为最常见癌症。但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双双名列第一。陆舜说,化疗、放疗、手术、靶向及免疫治疗的多样化治疗策略,让临床医生更有底气说——“别怕,肺癌马上跻身慢性病队伍了,晚期不等于无药可救。”
图说:陆舜 舒大维 摄(下同)
“不看病人就让我写方案,我真变神仙了”
陆舜是肺癌领域的知名专家,全国各地来求医的络绎不绝。“周一上午大查房,然后疑难病例讨论,下午出门诊……”中午时分,他和胸外科医生完成了前沿课题的讨论,到对面抽空游个泳,“工作太忙,病人太多,不锻炼真不行!”这个习惯,他坚持了十多年。下午再见陆舜,他果然精神百倍,走路带风,走进诊室即开始看病,毫不拖泥带水。
在门诊,病人和家属总是大包小包,带着厚厚的检查单,拎着写有全国各医院名字的摄片袋。很多病人辗转多家医院,病情较重、诊断未明、疗效不显、走投无路,才找到陆舜。而又因为陆舜这里治疗效果好,病人口口相传,找上门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