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15万吨/年合成氨PSA变压吸附技术优化研究 合成氨 氢气技术指标

15万吨/年合成氨PSA变压吸附技术优化研究

②产品规格

装置产品气应满足如下规格,见表2。

③界区划分

本装置工程设计范围从原料气通过管道进入本装置,从第一个阀门起;产品氢气通过管道输出本装置,解吸气通过管道输出界区,以最后一个阀门为止。另包括氮气提压系统、回收气压缩系统、公用工程整体设计。PSA提氢装置见图1。

(2)装置设计条件

①公用工程条件

A.氮气

成份:纯度>99.995%(Vol),氧含量≤0.005%;

进界区压力:≥0.01MPa(G),温度≤40℃。

B.仪表气

进装置区压力:≥0.45MPa(G),露点温度:-40℃。

C.循环水

压力:≥0.3MPa(G),温度:≤32℃。

D.电

供配电电压:0.38/10kV,频率:50Hz。

②公用工程消耗指标

本项目以变换气为原料,经变压吸附提氢装置,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氢气,公用工程消耗如下表。

3.工艺流程

15万吨/年合成氨PSA变压吸附工艺流程见图2。本次改造PSA1段采用流程22塔操作(吸附塔数不变),其中4台吸附塔在线吸附,多塔均压、双塔氮气吹扫再生流程,以保证良好再生效果。PSA2段采用17塔操作(增加4台吸附塔)其中3台吸附塔在线吸附,多塔均压、氮气吹扫再生流程。

整套PSA提氢装置在入塔原料气温度下操作,出PSA装置产品氢气压力≥1.65MPa(G),整套装置阻力降≤0.05MPa;出PSA装置产品氢气CO2含量<0.1%,CO含量≥1.2%,产品CO2纯度≥98%。

(1)PSA1段工艺流程

来自界外1.70MPa(G),温度≤40℃变换气自PSA1段吸附塔底部进入处于吸附状态塔内,在不同种类吸附床层选择吸附下,原料气中杂质组分(如H2O、CO2)经过吸附剂床层时依次被吸附下来,控制出吸附塔顶部中间气中CO2含量7%~ 8%进入PSA2段进一步处理。

当被吸附杂质的传质区前沿(称为吸附前沿)到达床层出口预留段某一位置时,关掉该吸附塔底进料阀和塔顶出口阀,停止吸附。吸附床层开始转入再生过程。通过多次均压,顺着吸附方向将塔内较高压力富含氢氮气的混合气放入其它已完成再生较低压力的吸附塔内,该过程可充分回收床层死空间氢气;均压过程结束后通过吸附塔底部及顶部程控阀继续降压,将床层CO2提浓至合格,顺放结束后逆着吸附方向将吸附塔压力降至常压,使吸附剂达到自然降压初步再生目的;逆放结束后,利用PSA2段再生气对吸附床层进行吹扫,使吸附剂得到完全再生。吸附剂再生完全后,吸附塔再通过均压升及终升达到吸附压力,进入下一个循环操作。逆放阶段纯度≥98%的CO2气送液体二氧化碳岗位作原料。变压吸附塔操作温度均在进气温度下运行,每台吸附塔依次经历吸附、均压降、顺放、逆放、吹扫、均压升、最终升压等步序。

(2)PSA2段工艺流程

来PSA1段压力1.67MPa(G),温度≤40℃中间气自吸附塔底部进入处于吸附状态塔内,在吸附床层选择吸附下,原料气中杂质组分CO2经过吸附剂床层时被吸附下来,控制出吸附塔顶部产品氢气中CO2含量≤0.1%送醇烷化工段进一步处理。

当被吸附杂质的传质区前沿(称为吸附前沿)到达床层出口预留段某一位置时,关掉该吸附塔底进料阀和塔顶出口阀,停止吸附。吸附床层开始转入再生过程。通过多次均压降,顺着吸附方向将塔内较高压力富含氢氮气的混合气放入其它已完成再生较低压力的吸附塔内,该过程可充分回收床层死空间氢气;均压过程结束后将吸附塔内气送缓冲罐充分回收。降压结束后,将塔内富氢气体顺放至解吸气压缩机加压回收至PSA1入口管线;顺放结束后,利用界外氮气对吸附床层进行吹扫,使吸附剂得到完全再生。吹扫结束后吸附塔再通过均压升及终升达到吸附压力,进入下一个循环操作。PSA2段吸附塔操作温度均在进气温度下运行,每台吸附塔依次经历吸附、均压降、逆放、顺放、吹扫、均压升、最终升压等步序。

4.装置改造后情况

本装置改造历经一年建设,于2023年8月25日一次性投料加负荷成功,装置各项技术均取得了优于设计值好成绩,装置原料气操作工况下生产的产品气情况见表4:

PSA提氢装置技改开车后运行正常,吸附循环时间大幅加长,各阀门运行平稳,氢气回收率高。目前装置在8.8万m3/h负荷下运行,系统出口CO2含量<0.1%,氢气回收率高于98.5%。在相比改造前增加1万m3/h原料气情况下,一段吸附循环时间由技改前462s左右延长至1000s左右,二段吸附时间由技改前1400s延长至现3600s以上。按目前情况看,PSA提氢技改后达到10万m3/h处理气量。吸附塔吸附时间增加了一倍多,再生及解吸气放空次数缩减了一倍多,大幅缩减了再生时有效气的损耗,气化单炉满负荷生产产量有原80 吨/班增加到95吨/班以上,产量增加了18吨/班以上,每班产量由原160吨/班左右,增加到现198吨/班左右,吨氨煤耗由原1550kg左右降至现1430kg左右,吨氨电耗由原1350kWh降至现1230kWh左右。产品指标见表5。

5.结论

变压吸附技术具有能耗低、流程简单、产品气纯度高、装置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在合成氨企业已得到广泛应。随着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的的发展,控制系统等软件功能的升级和应用,特别是本项技术研发不断深入,变压吸附技术水平将会得到的持续提升。查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