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申请的专利属于谁?
引言
这是一个在职场中经常被问及的问题,也是涉及员工和公司之间知识产权的重要课题。当员工在公司工作期间,利用公司的资源和平台申请了专利,那么这项专利的归属权究竟属于谁?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帮助大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自身权益。
专利法相关规定
我国《专利法》对此有明确规定。一般来说,在公司申请的专利权归属问题,要区分“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两种情况:
什么是职务发明?根据《专利法》第六条的规定,职务发明是指:
(1) 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2) 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解读:
“执行本单位的任务”包括:
在本职工作中完成的发明创造; 履行本单位分配或者指定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退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后一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是指:
利用本单位的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 职务发明的归属权《专利法》第六条明确指出: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重要提示:这意味着,如果员工的发明创造属于职务发明,无论是否在劳动合同中有所约定,专利权都属于公司。这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什么是非职务发明?非职务发明是指不属于职务发明的发明创造。 换句话说,既不是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完成,也没有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就属于非职务发明。
非职务发明的归属权《专利法》第六条同时规定: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重要提示:如果员工的发明创造属于非职务发明,则专利权属于员工个人。
如何判断是职务发明还是非职务发明?
判断是职务发明还是非职务发明,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是否属于本职工作:该发明创造是否属于员工的岗位职责范围? 是否利用了公司资源:该发明创造是否主要利用了公司的资金、设备、技术资料等? 是否与公司业务相关:该发明创造是否与公司的主要业务或发展方向相关? 劳动合同约定:劳动合同中是否有关于知识产权归属的明确约定?需要注意的是,劳动合同中的约定不能违反《专利法》的强制性规定。也就是说,即使劳动合同约定所有专利权都归公司所有,如果员工的发明创造实际上属于非职务发明,该约定也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劳动合同中的知识产权条款
为了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很多公司会在劳动合同中加入知识产权条款。这些条款通常会明确以下内容:
职务发明的定义:公司可能会对“职务发明”进行更详细的定义,以避免争议。 专利申请的流程:公司可能会约定专利申请的具体流程,包括谁负责申请、费用如何承担等。 奖励和报酬:公司可能会约定对职务发明的发明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报酬。 保密义务:员工需要承担保密义务,防止技术泄露。建议:员工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知识产权条款,确保自己了解相关规定,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员工离职后的专利归属问题
员工离职后,如果其在职期间完成的发明创造已经申请了专利,且该专利属于职务发明,那么专利权仍然属于公司。如果尚未申请专利,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例如:
是否在职期间已经完成了发明创造:如果员工在离职前已经完成了发明创造,但尚未申请专利,且该发明创造属于职务发明,那么公司有权要求员工配合申请专利。 离职后是否继续进行了研发:如果员工离职后继续进行研发,最终完成了发明创造,那么该发明创造可能不属于职务发明,专利权可能属于员工个人。争议解决
如果员工与公司之间就专利权归属问题发生争议,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协商:双方可以协商解决,达成一致意见。 调解:可以请第三方进行调解,例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仲裁: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诉讼:如果协商、调解、仲裁都无法解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工程师在A公司工作期间,负责研发一种新型材料。他在工作之余,利用自己的时间和知识,对该材料进行了一些改进,并申请了专利。虽然改进后的材料与A公司的业务相关,但该工程师主要利用了自己的知识和时间,并未主要利用A公司的物质技术条件。因此,该专利被认定为非职务发明,专利权属于该工程师个人。
案例二:某程序员在B公司工作期间,负责开发一款软件。他在完成公司分配的任务时,利用公司的电脑、软件和技术资料,开发出了一项新的技术。该技术明显属于职务发明,专利权属于B公司。
结论
“在公司申请的专利属于谁”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一般来说,职务发明属于公司,非职务发明属于发明人或设计人。员工和公司都应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自身权益,并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知识产权条款,以避免不必要的争议。
实用建议
员工:在入职前仔细阅读劳动合同中的知识产权条款,如有疑问及时提出。在工作期间,注意区分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个人成果,保留相关证据。 公司: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知识产权条款,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对职务发明的发明人给予合理的奖励和报酬。最终提示:如果对专利权归属问题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律师或知识产权代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