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怎么算?详解最新政策与计算方法
理解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计算方式,对于每个需要缴纳个税的纳税人来说都至关重要。本文将围绕“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怎么算”这一核心问题,从最新政策解读、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特殊情况处理等方面进行详细解答,力求让您彻底掌握个税起征点的相关知识。
一、最新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政策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每月5000元(人民币)。这意味着,纳税人在一个公历月份内取得的综合所得,扣除各项税前扣除项目后,超过5000元的部分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该起征点自2018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5000元的起征点针对的是居民个人综合所得。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释什么是综合所得。
二、什么是综合所得?
根据现行个人所得税法,综合所得包括以下四项:
工资、薪金所得: 这是最常见的个人所得税来源,指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 指个人从事设计、咨询、讲学、演出、表演、翻译、书画、雕刻、医疗、法律、会计、审计等劳务取得的所得。 稿酬所得: 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等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指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这四项所得合并为综合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
三、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
要计算个人所得税,首先需要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 = 综合所得收入额 - 免税收入 - 各项税前扣除 - 起征点 (5000元)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解释公式中的各项组成部分:
1. 综合所得收入额这指的是您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取得的所有综合所得的总和,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的收入总额。
2. 免税收入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了一些免税收入,这些收入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常见的免税收入包括:
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颁发的科学、技术、文化成果奖金; 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保险赔款; 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 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干部转业、退伍一次性安置费; 个人转让自用达五年以上的家庭唯一生活用房取得的所得; 等等。具体免税项目及标准以国家税务总局的最新规定为准。
3. 各项税前扣除除了起征点之外,个人所得税法还允许纳税人进行一些税前扣除,以降低应纳税所得额。主要的税前扣除项目包括:
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即“三险”)和住房公积金(简称“五险一金”): 单位和个人实际缴纳的这部分金额可以全额扣除。 子女教育: 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继续教育: 纳税人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 住房贷款利息: 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首套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住房租金: 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 除上述城市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 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 赡养老人: 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独生子女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非独生子女与其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1000元。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 按照每个婴幼儿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专项附加扣除: 上述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属于专项附加扣除。 其他扣除: 除上述各项扣除外,还可能存在一些特殊的扣除项目,例如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等,具体以国家税务总局的最新规定为准。 4. 起征点 (5000元)这是我们本文讨论的核心,即每月5000元的免税额度。只有超过这个额度的综合所得,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四、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后,需要根据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来确定应纳税额。以下是综合所得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024年版):
级数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36,000元 3% 0 2 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 10% 2,520 3 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 20% 16,920 4 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 25% 31,920 5 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 30% 52,920 6 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 35% 85,920 7 超过960,000元的部分 45% 181,920五、个人所得税计算示例
假设小明2024年全年工资收入为120,000元,每月缴纳“五险一金”2000元,符合住房贷款利息扣除条件,每月扣除1000元。没有其他免税收入和专项附加扣除。那么,小明需要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呢?
计算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全年工资收入:120,000元 全年“五险一金”扣除:2000元/月 * 12个月 = 24,000元 全年住房贷款利息扣除:1000元/月 * 12个月 = 12,000元 全年起征点扣除:5000元/月 * 12个月 = 60,000元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120,000 - 24,000 - 12,000 - 60,000 = 24,000元 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由于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为24,000元,低于36,000元,适用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 计算全年应纳税额: 全年应纳税额:24,000 * 3% - 0 = 720元因此,小明2024年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720元。
六、特殊情况处理
除了上述常见的计算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还可能遇到一些特殊情况,需要特殊处理:
1. 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预扣预缴这三项所得在支付时,支付单位通常会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余额为收入额。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额按照所取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2. 申报纳税个人所得税的申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单位代扣代缴: 这是最常见的方式,单位会代扣代缴员工的个人所得税。 自行申报: 如果您存在需要自行申报的情形,例如年收入超过12万元、从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等,则需要自行申报。您可以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或者税务局网站进行个人所得税的申报。
七、结论
理解“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怎么算”以及相关政策,是每个纳税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清晰了解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税率表的应用以及特殊情况的处理。 及时关注国家税务总局的最新政策,确保您的个人所得税申报准确无误。
更多问题如果您还有其他关于个人所得税的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的税务人士或查阅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