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经营许可证现场核查人员应当: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守门员
核心职责概述
食品经营许可证的现场核查是保障公众饮食安全、规范食品经营行为的基石。而承担这项重任的现场核查人员,其一言一行、专业素养和操作规范,直接关系到核查的公正性、有效性和最终结果的权威性。因此,明确食品经营许可证现场核查人员应当具备和履行的各项职责与要求,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食品经营许可证现场核查人员应当”这一核心,详细阐述其在核查前、核查中和核查后的具体职责,以及应遵循的职业素养和行为准则。
核查前:充分准备与周密规划
在抵达现场进行核查之前,食品经营许可证现场核查人员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是确保核查高效、准确的基础。
1. 熟悉法规与标准 精通法律法规:核查人员应当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国家和地方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熟知许可条件:应当清晰了解《食品经营许可审查通则》以及各类食品经营业态(如餐饮服务、食品销售、网络销售等)的具体许可条件和审查细则。 掌握相关标准:包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卫生规范、操作规程等,确保核查有据可依。 2. 了解被核查对象 审查申请材料:仔细审阅申请企业提交的食品经营许可申请书、平面布局图、设备清单、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健康证明等所有书面材料,提前发现潜在问题点。 明确经营业态:根据申请材料,确认其拟从事的食品经营业态和范围,以便针对性地准备核查重点。 背景信息了解:如有必要,可对申请企业的过往信用、投诉记录等进行初步了解。 3. 制定核查方案食品经营许可证现场核查人员应当根据申请材料和核查要求,制定详细的核查方案,包括:
核查目的和范围:明确此次核查的具体目标和涵盖的经营环节。 核查内容清单:列出所有需要核查的项目,如场所、设施设备、布局流程、人员、制度等。 核查工具准备:准备好照相机、录音笔、测量工具、记录表格等必要的核查工具。 人员分工(如团队核查):若为多人团队核查,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分工,提高效率。现场核查中:专业、严谨与规范
现场核查阶段是核查工作的核心,食品经营许可证现场核查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程序,以专业、严谨的态度进行核查。
1. 亮明身份与告知权利义务 出示证件:抵达现场后,核查人员应当首先向被核查单位负责人或相关人员出示有效的行政执法证件或工作证明。 说明来意:清晰告知核查目的、依据和范围。 告知权利义务:告知被核查单位其在核查过程中的权利(如提出异议、申请回避)和义务(如配合核查、提供真实材料)。 2. 检查资料与文件 营业执照及相关证件:核对被核查单位的营业执照、原食品流通/餐饮服务许可证(如适用)等相关证件原件,确保信息一致性。 人员健康证明:查验所有直接接触食品的人员的健康证明,确保在有效期内。 培训记录:核查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证明及其他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记录。 制度文件:审查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索证索票制度、进货查验记录制度、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文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3. 现场勘验与设施设备核查食品经营许可证现场核查人员应当对经营场所进行全面、细致的勘验:
场所布局:核查功能区划分是否合理(如原料区、加工区、销售区、仓储区等),是否存在交叉污染风险。 地面、墙壁、天花板:检查是否符合平整、易清洗、防潮、防鼠虫等卫生要求。 通风与排烟:检查通风设施、排烟系统是否正常运行,有无油烟积聚、异味等。 供水与排水:检查供水设施是否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排水系统是否通畅、防堵塞。 冷藏冷冻设备:检查冷库、冰箱等设备的数量、容积、温度控制是否满足需求,并记录实际温度。 加工设备:核查加工设备(如切片机、绞肉机、消毒柜等)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是否能正常运转、是否定期清洁维护。 餐具饮具消毒设施:检查消毒柜、洗碗机等设备是否具备,是否正常使用并有记录。 病媒生物防治设施:检查防鼠、防蝇、防蟑螂等设施(如纱窗、灭蝇灯、粘鼠板)的设置及有效性。 废弃物处置:检查垃圾桶、泔水桶等废弃物容器是否加盖、分类、及时清运。 4. 食品加工制作过程核查(适用于餐饮服务) 原料采购与查验:核查进货台账、索证索票记录,抽查部分原料的资质证明。 贮存管理:检查原料、半成品、成品是否分类、分架、离墙离地存放,温度和湿度是否符合要求。 加工操作规范:观察厨师等从业人员的卫生习惯(如佩戴帽子、口罩、穿工作服),操作流程是否规范,有无生熟交叉污染。 食品添加剂管理:检查食品添加剂是否专人管理、专柜存放、专称量、专记录,是否按规定使用。 温度控制:检查加工过程中食品中心温度控制情况,特别是熟食加工后的冷却和储存温度。 5.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核查 制度建立与落实:核查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已建立并上墙公示,更重要的是,是否真正得到有效落实,而非流于形式。 记录完整性:核查各项记录(如晨检记录、清洁消毒记录、设备维修记录、食品留样记录、废弃物处理记录等)是否完整、真实、可追溯。 自查情况:了解企业食品安全自查的频率、内容和发现问题及整改情况。 6. 询问与记录 询问相关人员:食品经营许可证现场核查人员应当通过询问被核查单位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厨师等关键岗位人员,了解其对食品安全法规的理解和实际操作情况。 详细记录:对核查过程中发现的所有问题、优点和相关数据进行详细、准确的记录,包括文字描述、照片、视频等。记录应清晰、客观,并注明发现时间、地点和相关人员。 7. 证据固定与信息反馈对于发现的不符合项,食品经营许可证现场核查人员应当及时固定证据,并与被核查单位进行初步沟通:
核查人员应将发现的问题如实告知被核查单位,允许其进行解释或提供补充材料。对于争议点,应做好详细记录。
核查后:结果处理与后续跟踪
现场核查结束后,食品经营许可证现场核查人员应当对核查结果进行整理、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后续措施。
1. 撰写核查报告 客观公正:核查报告应当客观、真实、完整地反映现场核查情况,包括核查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核查内容、发现的问题(不符合项)、优点以及初步核查结论。 规范格式:报告应符合统一的格式要求,语言严谨,逻辑清晰。 2. 告知核查结果与整改要求 书面告知:将核查报告或核查意见书面送达被核查单位,明确告知核查结论,对于不符合许可条件的事项,提出具体的整改要求、整改时限和提交复核申请的程序。 解释答疑:对被核查单位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 3. 后续跟踪与复核 跟踪整改:食品经营许可证现场核查人员应当关注被核查单位的整改情况,必要时进行现场复核,确认其是否已按照要求完成整改,达到许可条件。 归档备案:将核查过程中形成的所有文件、记录、照片等资料进行整理、归档,确保信息的可追溯性。核查人员的职业素养与行为准则
除了上述具体的职责和流程,食品经营许可证现场核查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严格遵守行为准则。
公正廉洁:秉公执法,不徇私舞弊,不接受被核查单位的宴请、礼品等,坚决杜绝一切腐败行为。 专业严谨:具备扎实的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核查技能,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严谨细致。 文明执法:言语文明,举止得体,尊重被核查单位的合法权益,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保守秘密:对在核查过程中获取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负有保密义务。 持续学习:随着食品安全法规和行业标准的变化,核查人员应当持续学习,更新知识,提升业务能力。核查人员是食品安全的“守门员”,其职业操守直接影响公信力,每一次核查都是责任与担当的体现。
总结:食品安全核查的责任与担当
总而言之,食品经营许可证现场核查人员应当是一支具备高度专业性、严谨工作态度和良好职业操守的队伍。他们肩负着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安全”的重任,其每一次核查,都是对食品经营者的一次监督与指导,也是对社会公众食品安全信心的一次维护。只有严格按照规定履行职责,才能真正发挥核查工作的核心价值,共同构建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