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税专项扣除可以填公公婆婆吗】——全面解读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中,“赡养老人”项目旨在减轻纳税人赡养符合条件老人的经济负担。许多纳税人在申报时,会产生疑问:公公婆婆是否可以作为被赡养人纳入扣除范围?本文将详细解答这一核心问题,并深入探讨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的各项条件、申报方式及注意事项,帮助您清晰、准确地进行税务申报。
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公公婆婆是否符合条件?
答案是:是的,公公婆婆符合条件,可以作为被赡养人享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规定,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的被赡养人,是指:
纳税人年满60岁的父母(包括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 以及纳税人的配偶的父母。 如果父母均已去世,则可赡养祖父母、外祖父母。由此可见,您配偶的父母,即您的公公婆婆,只要满足年龄和其他相关条件,完全可以被纳入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的范围。这体现了税收政策对家庭赡养义务的全面认可和支持。
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条件
要享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不仅被赡养人需要符合条件,纳税人也需要满足相应的规定。
1. 被赡养人的条件(针对公公婆婆) 年龄要求: 公公婆婆在扣除年度内,年满60周岁(含)以上。例如,如果您的公公婆婆在2023年达到60周岁,那么从达到年龄的当月起,您就可以申报扣除。 身份关系: 必须是您的配偶的父母。这通过婚姻关系确定。 2. 纳税人的条件 纳税人依法履行对公公婆婆的赡养义务。 纳税人为负有赡养义务的独生子女,或者非独生子女但与其他负有赡养义务的人共同赡养老人。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的扣除标准与分摊方式
1. 扣除标准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的标准为:每月2000元,即每年24000元。
这个标准是针对每一位符合条件的被赡养老人而言的。这意味着,如果您同时赡养两位符合条件的公公婆婆,且两人均符合扣除条件,则您的家庭理论上可以享受最高每月4000元(每年48000元)的扣除额度。
2. 分摊方式(尤其适用于公公婆婆的情况)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的分摊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独生子女: 纳税人属于独生子女的,可以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这意味着,如果您是独生子女,且您的配偶也是独生子女,那么您各自赡养自己的父母可以分别享受每月2000元的扣除,互不影响。如果您是独生子女,您的配偶不是,那么您独享2000元赡养您父母的额度,您和配偶可以协商分摊赡养公公婆婆的额度。 非独生子女: 非独生子女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但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分摊方式可由兄弟姐妹协商决定,也可由赡养人选择分摊方式: 平均分摊: 每人每月扣除1000元。 约定分摊: 经全体赡养人同意,可以约定分摊,但总额不得超过每月2000元,且每人每月扣除额不得超过1000元。 指定分摊: 赡养人之间对分摊方式不能达成一致的,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即由老人指定由哪个子女或女婿/儿媳来扣除)。针对公公婆婆的特殊说明:
一对夫妻共同赡养公公婆婆时,虽然扣除额度是针对每一位老人的每月2000元,但这对夫妻作为共同的纳税人家庭,对于同一位老人(比如公公或婆婆),他们两人合计享受的扣除金额不能超过每月2000元。也就是说,如果公公婆婆只有一个女儿或儿子,且女儿/儿子已婚,那么这对夫妻可以共同来扣除这2000元/月的额度,具体由夫妻双方商定由谁来扣,或者如何分摊(总和不超过2000元)。
例如:您的配偶是独生子,您的公公婆婆符合条件。那么您的配偶可以全额扣除这每月2000元;或者由您(儿媳/女婿)和您的配偶(儿子/女儿)协商,您可以扣除1000元,配偶扣除1000元,总计不超过2000元。
如果您的配偶有兄弟姐妹,那么这2000元的额度首先由您的配偶与他的兄弟姐妹协商分摊,您作为儿媳/女婿,再从配偶分得的额度中协商分摊。
如何申报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个人所得税APP操作)
申报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通常通过“个人所得税”APP完成,流程简便:
登录APP: 打开“个人所得税”APP,使用注册的手机号和密码登录。 进入专项附加扣除: 在首页找到“专项附加扣除填报”选项,点击进入。 选择扣除项目: 选择“赡养老人”项目。 填写被赡养人信息: 点击“新增赡养老人信息”。 输入公公或婆婆的姓名、身份证号码。 选择与您的关系(选择“配偶的父亲”或“配偶的母亲”)。 输入被赡养人的出生日期。 选择分摊方式: 独生子女: 如果您的配偶是独生子女,可以选择“由本人扣除2000元/月”。 非独生子女: 如果您的配偶有兄弟姐妹,需选择“与(配偶)的兄弟姐妹共同赡养”,并填写其他赡养人的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码),然后选择您个人的分摊比例或金额(例如,约定扣除1000元/月)。 夫妻内部协商: 如果您的配偶为独生子/女,并且您们希望共同分摊,需在APP中明确分摊比例(如各自扣除1000元/月)。 选择申报方式: 选择“通过扣缴义务人申报”(即通过您的单位在每月工资中预扣)或“综合所得年度自行申报”(次年汇算清缴时一次性申报)。推荐选择“通过扣缴义务人申报”,这样每月工资就能提前享受税惠。 确认提交: 检查无误后,点击“提交”。提交成功后,您选择的申报信息会同步到您的扣缴单位,单位会在您每月的工资薪金中按照申报信息进行预扣预缴。
申报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的注意事项
真实性原则: 纳税人必须确保所填报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虚假申报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关系证明: 通常情况下,申报时无需提交纸质材料。但在税务机关后续核查时,可能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户口本、结婚证等,以证明赡养关系。建议妥善保管。 分摊额度: 无论如何分摊,对同一位被赡养人,所有赡养人合计的扣除总额每月不得超过2000元。 去世老人: 如果被赡养人在年度中间去世,纳税人在当年可以按规定继续全额享受该项附加扣除,无需按月计算。 与配偶协商: 由于公公婆婆是配偶的父母,在申报扣除时,务必与配偶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确定由谁扣除以及如何分摊,避免重复申报或申报错误。总结
通过本文的详细解读,相信您已经明确:公公婆婆确实可以作为被赡养人,纳入个人所得税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的范围。只要满足年满60周岁以及有效的赡养关系等条件,您和您的配偶就可以依法享受这项税收优惠。
在进行申报时,请务必仔细核对各项信息,选择合适的分摊方式,并妥善保管相关证明材料。合理利用好专项附加扣除政策,能够有效减轻您的家庭税负,提升生活品质。
如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专业的税务顾问或查阅国家税务总局官方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确保您的申报符合最新法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