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尤其是在初创期、转型期或业务淡季,很多公司会出现暂时没有收入的情况。此时,企业可能会考虑进行“零申报”。然而,许多纳税人对“零申报”存在误解,认为没有收入就无需申报,或者只需要申报某一个税种。实际上,零申报不等于不申报,更不等于可以高枕无忧。即使是零申报,企业也必须按照税法规定,按时、足额申报特定的税种,以避免逾期申报带来的罚款和信用风险。那么,零申报要报哪几个税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零申报企业必须申报的税种
即使企业处于零收入状态,也需要对以下税种进行正常的申报操作,只不过申报表上的相关金额可以填写为“0”:
1. 增值税
申报周期: 通常为按月或按季度申报。 零申报条件: 当期未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或者发生应税销售行为但适用免税政策。 申报方式: 即使销售额为0,也必须按期填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或《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并在主表及相关附表的销售额栏次填写“0”。重要提示:如果企业当期有免税收入,应在申报表免税收入栏次如实填写,而非直接将销售额填写为“0”进行零申报。只有当期确实没有发生任何销售额(包括应税和免税)时,才能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增值税零申报。
2. 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申报周期: 随增值税的申报周期。 零申报条件: 这些税费是增值税和消费税的附加税费,以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税额为计税依据。当企业增值税申报为“0”时,对应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也自然为“0”。 申报方式: 通常会与增值税一同在综合申报表中体现,增值税为零时,这些附加税费也会自动计算为零。但仍需提交申报表。3. 企业所得税
申报周期: 通常为按季度预缴申报,年度汇算清缴。 零申报条件: 季度预缴时,若企业当期没有收入,也没有发生任何费用,或虽然发生费用但没有产生利润(如利润总额为负数或零)。年度汇算清缴时,若全年没有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或亏损等。 申报方式: 即使没有应纳税所得额,也必须按期填报《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B类)》或《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并在相关利润、收入、费用栏次如实填写“0”或负数。重要提示:企业所得税的零申报通常是指“无利润可申报”,而非简单地“无收入可申报”。即使企业有收入但亏损,导致没有应纳税所得额,也需要如实申报收入和费用,而非零申报。如果确实没有收入、没有成本费用,且没有弥补以前年度亏损,那么可以在利润总额栏次填“0”。
4. 印花税
申报周期: 通常为按季或按年申报。 零申报条件: 当期没有发生应税凭证的签订、领受,如没有签订销售合同、借款合同,也没有增加实收资本或资本公积等。 申报方式: 印花税通常在电子税务局进行“财产行为税”合并申报。如果当期确实没有发生应税行为,则可以在相关申报表的应纳税额栏次填写“0”。重要提示:印花税的征税范围较广,包括购销合同、加工承揽合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借款合同、财产租赁合同、货物运输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等。很多企业容易忽略印花税的申报义务,即使没有收入,但只要签订了上述合同或有应税账簿,就可能需要申报。例如,账簿印花税通常是按年申报,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印花税在注册时已缴纳,后续若无变动则无需再申报。
5. 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
申报周期: 通常为按月申报。 零申报条件: 当期企业未发放任何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个人所得,或发放金额均低于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如每月5000元)。 申报方式: 即使所有员工的工资都低于免征额,或者企业当月没有发放任何工资,也依然需要按期进行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申报。申报时,相关人员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均可填写为“0”。重要提示:这是零申报企业最容易忽视的税种。只要企业存在雇员(包括法人代表、财务人员等),即使没有对外经营,通常也会有工资支出。即使工资未达到个税起征点,企业仍负有代扣代缴申报的义务。只有当企业确实没有雇员,也未支付任何劳务报酬等个人所得时,才能进行严格意义上的个税零申报。
零申报的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零申报虽是合规操作,但也伴随着一些常见的误区和潜在风险:
误区一:零申报就是不用申报
正解:零申报是指纳税申报的结果为零,即没有应纳税额。但申报这个动作是必须的,否则构成逾期申报,会面临罚款,影响企业信用。
误区二:长期零申报没有风险
风险提示:如果企业长期(如连续6个月以上)进行零申报,税务机关可能会将其列为“非正常户”或重点关注对象,进行实地核查,怀疑企业是否存在隐匿收入、虚假零申报行为。 可能后果:一旦被认定为虚假零申报,将面临补缴税款、滞纳金及罚款;情节严重的,企业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等可能被纳入黑名单,影响个人信用,甚至导致税务登记证件被吊销。零申报的适用条件
零申报仅适用于当期确实没有发生经营业务,或者虽然有经营业务但符合税法规定的免税条件,并且没有税款需要缴纳的情况。 切忌将有收入但未开票、未收款等情况作为零申报的理由。只要发生销售行为,无论是否开票、是否收到款项,都可能产生纳税义务,必须如实申报。有收入但符合免税条件是否零申报?
不是。例如,小规模纳税人季度销售额未超过30万元(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政策规定为45万元,具体以当地政策为准)虽然可以免征增值税,但仍需如实申报收入,并在申报表上选择相应的免税政策进行申报,而非填写“0”进行零申报。 这种情况下,申报表上的销售额不为零,但应纳税额为零。逾期申报的后果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纳税人未按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除了罚款,逾期申报还会影响企业的税务信用等级,可能导致无法正常开具发票、享受税收优惠等。总结
“零申报”是企业税务管理中的一个特定状态,它代表了当期没有应纳税额,但绝不代表无需履行纳税申报的义务。企业即使没有经营活动,也必须按时、准确地申报增值税、城建税及附加、企业所得税、印花税和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等主要税种,确保申报数据的真实性与合规性。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建议企业:
了解税法规定:熟悉各类税种的申报周期、申报条件和申报方式。
及时申报:即使零申报,也要在规定的申报期限内完成所有应申报税种的申报。
真实准确:确保所有申报数据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不虚假零申报。
关注政策变化:税收政策时有调整,应及时了解最新规定,特别是针对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
寻求专业帮助:如有疑问或复杂情况,及时咨询专业的税务顾问或会计师,确保税务合规。
合规经营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石,正确理解和执行零申报政策,是每个企业必须掌握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