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活动中,商标作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其价值日益凸显。当企业或个人授权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时,就产生了商标使用权许可行为。随之而来的,便是商标使用权费用(即商标许可使用费或特许权使用费)的收取与支付。然而,这些费用的计算方式、涉及的税种及具体税率,对于许多市场主体而言,仍是较为复杂的领域。
本文将作为一份详尽的指南,深入解析商标使用权费用的构成、相关税种(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及附加税费)、具体税率计算方法,并提供实用的税收优惠与筹划建议,帮助您全面理解并合规操作。
一、商标使用权费用:构成与确定
商标使用权费用,通常指商标权利人(许可方)授权他人(被许可方)在其经营活动中使用其注册商标所收取的报酬。这笔费用的构成和确定,往往是双方协商并写入商标许可合同的重要条款。
1. 商标使用权费用的常见形式
固定费用: 一次性支付或分期支付的固定金额,不与被许可方的销售额或利润挂钩。 提成费用(版税/特许权使用费): 根据被许可方使用商标所产生的销售额、利润或产量等指标,按一定比例进行提取的费用。这是最常见且灵活的方式。 入门费/保证金: 在正式开始使用前支付的初始费用,或作为履约保障的保证金。 保底加提成: 设置一个最低费用,如果提成费用达不到最低标准,则按保底费用支付;如果超出,则按提成比例支付。2. 影响费用确定的主要因素
商标知名度与影响力: 知名度越高、市场认可度越广的商标,其许可使用费通常也越高。 许可期限与地域范围: 期限越长、地域范围越广(如全国甚至全球),费用通常越高。 许可方式: 是独占许可、排他许可还是普通许可,不同方式赋予被许可方的权利大小不同,费用也不同。 行业特点与利润水平: 不同行业的盈利模式和利润空间,会影响许可费用的设定。 双方议价能力: 市场供需关系和双方的谈判地位。 合同条款: 包括违约责任、续约条件等都会间接影响费用的设定。重要提示: 商标使用权费用必须在合法、公平、合理的原则下确定,并明确写入书面许可合同,这是后续税务处理的依据。
二、商标使用权许可的增值税(VAT)
在中国境内,商标使用权许可属于“提供无形资产租赁服务”的范畴,因此,许可方取得的商标使用权费用需要缴纳增值税。
1. 纳税义务人与计税依据
纳税义务人: 提供商标许可服务的许可方(即商标权利人)。 计税依据: 许可方收取的全部含税商标使用权费用。2. 增值税税率
a. 一般纳税人 适用税率: 6%。 计算方式: 销项税额 = 不含税销售额 × 6%。如果合同金额为含税金额,则不含税销售额 = 含税金额 ÷ (1 + 6%)。 可抵扣进项税: 一般纳税人可凭符合规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其采购环节的进项税额。 b. 小规模纳税人 适用税率: 3%。 计算方式: 应纳税额 = 不含税销售额 × 3%。如果合同金额为含税金额,则不含税销售额 = 含税金额 ÷ (1 + 3%)。 免征政策: 对于小规模纳税人,国家常年设有增值税免征额度(例如月销售额不超过10万元或季度销售额不超过30万元,具体以最新政策为准),在此免征额度内的商标使用权收入可免征增值税。超出部分仍需按3%征收。3. 实例解析(增值税)
假设某企业(一般纳税人)授权另一企业使用其商标,约定收取不含税许可费100,000元。
增值税销项税额: 100,000元 × 6% = 6,000元。 总计开票金额: 100,000元 + 6,000元 = 106,000元。如果该企业为小规模纳税人,且未享受免征额度,约定收取不含税许可费100,000元。
增值税应纳税额: 100,000元 × 3% = 3,000元。 总计开票金额: 100,000元 + 3,000元 = 103,000元。三、商标使用权许可的所得税
除了增值税,许可方取得的商标使用权费用还需要缴纳所得税。根据许可方的主体性质不同,分为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1. 企业所得税(针对企业许可方)
a. 纳税义务人与计税依据 纳税义务人: 取得商标使用权收入的企业。 计税依据: 商标使用权收入扣除相关成本、费用后的利润额。 b. 企业所得税税率 基本税率: 25%。 优惠税率: 高新技术企业: 对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如果许可方是高新技术企业,且其商标许可收入符合其高新技术业务范围,则可享受此优惠。 小型微利企业: 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规定比例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并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低于25%。具体优惠政策请参考最新规定。 c. 税前扣除对于被许可方(支付方)而言,其支付的合理的、真实的商标使用权费用,符合税法规定的,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作为费用进行税前扣除。
合理性原则: 费用应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符合行业惯例和市场价格。 真实性原则: 需有合法的合同和发票作为凭证。2. 个人所得税(针对个人许可方)
a. 纳税义务人与计税依据 纳税义务人: 取得商标使用权收入的个人。 计税依据: 属于“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按照收入额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b. 个人所得税税率与计算 适用税率: 20%的比例税率。 费用扣除: 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 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减除20%的费用。 计算方式: 应纳税额 = (特许权使用费收入额 - 费用) × 20%。 c. 实例解析(个人所得税)假设某个人授权企业使用其商标,一次性取得不含税许可费30,000元。
计算费用扣除: 30,000元 > 4,000元,故费用扣除为:30,000元 × 20% = 6,000元。 应纳税所得额: 30,000元 - 6,000元 = 24,00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 24,000元 × 20% = 4,800元。如果该个人一次性取得不含税许可费3,000元。
计算费用扣除: 3,000元 < 4,000元,故费用扣除为:800元。 应纳税所得额: 3,000元 - 800元 = 2,20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 2,200元 × 20% = 440元。注意: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通常由支付单位(被许可方)在支付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四、附加税费
在缴纳增值税的同时,许可方通常还需要根据实际缴纳的增值税额,计算并缴纳以下附加税费:
城市维护建设税: 税率根据所在地不同分为7%、5%、1%。 教育费附加: 税率为3%。 地方教育附加: 税率为2%。这些附加税费的计税依据是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额。例如,如果某一般纳税人缴纳了6,000元增值税,其所在地城建税率为7%,则城建税为6,000元 × 7% = 420元,教育费附加为6,000元 × 3% = 180元,地方教育附加为6,000元 × 2% = 120元。
五、税收优惠与筹划建议
了解税收政策不仅是为了合规,更可以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有效降低税负。以下是一些针对商标使用权费用的税收优惠与筹划建议:
1. 利用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政策
如果许可方是小规模纳税人,且其商标使用权收入在国家规定的增值税免征额度内(例如月销售额10万元或季度30万元以下),则可以享受增值税免征优惠,从而降低整体税负。
2. 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
对于企业许可方,如果其自身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且商标许可收入属于其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范围,则可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企业应积极争取高新技术企业资质。
3. 合理设计支付方式和周期
对于个人许可方,由于个人所得税是按次计算,如果许可费用金额较大,可以考虑将一次性支付分解为多次支付,或分期支付。在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情况下,可以最大化800元扣除额的优势。但需要注意的是,税务机关对规避税收的分解行为会进行审查,应以真实的合同约定为基础。
4. 关注税前扣除的合规性
对于被许可方,确保支付的商标使用权费用具有真实、合理、合法的凭证(如合同、发票),并符合税法规定的扣除条件。不合规的费用可能无法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5. 考虑知识产权出资或转让
如果商标的价值非常巨大,且企业长期需要独占使用,除了许可使用权外,也可以考虑将商标作为无形资产进行出资,或直接进行商标权转让。这会涉及不同的税务处理方式(如股权溢价、资产转让所得等),但可能在特定情况下比长期许可更为有利。
6. 跨境商标许可的税务考量
如果涉及境外企业或个人许可境内企业使用商标,或反之,则会涉及国际税收问题,包括预提所得税、协定税率、受益所有人原则等。这种情况下,务必咨询专业的税务顾问,以避免双重征税或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六、常见问题解答(FAQ)
Q1:商标使用权费用可以不开具发票吗?A: 不可以。根据税法规定,提供商标使用权许可服务方(许可方)必须依法开具发票。被许可方也需要发票作为其费用支出的合法凭证,以便在企业所得税前进行扣除。
Q2:支付商标使用费的企业可以抵扣增值税吗?A: 如果支付方(被许可方)是一般纳税人,并取得了许可方开具的符合规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那么其支付的商标使用权费用中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在销项税额中抵扣。
Q3:如果商标许可合同是多年期的,费用如何缴纳税款?A: 通常情况下,税款的缴纳是根据合同约定的收款时间或实际收款时间进行。例如,如果约定每年支付一次费用,则每年支付时申报纳税。如果是分期支付,则按每期收款金额分别申报纳税。具体以合同约定及税法规定为准。
Q4:个人名下注册的商标,能否授权给企业使用并收取费用?A: 可以。个人名下的商标授权给企业使用,个人作为许可方取得的收入属于“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需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并由支付方代扣代缴。
总结:
商标使用权费用及相关税率是一个涉及多税种、多主体的复杂领域。无论是许可方还是被许可方,都应充分了解相关税法规定,在签订许可合同时明确约定费用、支付方式及税务责任,并确保依法合规申报纳税。对于复杂的交易结构或涉及跨境业务的情况,强烈建议寻求专业的税务咨询服务,以确保税务处理的准确性和合规性,有效规避潜在的税务风险。